NEWS
时间:2021-10-16 10:18:10 来源: 作者:
在湖南浏阳,大学留校老师回乡创业延续儿时幸福记忆,北漂十年传媒人返乡打理父亲的农场,建材经营者返乡带领农妇一起做农耕研学......转身换了马甲,有什么苦与乐?且听他们的故事!
胡亮:用新媒体传播攒流量带人气
在浏阳市官渡镇田郊村,南边生态农场主胡里建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2020年春节结束后,在北京新媒体工作十年的女儿胡亮,没有回到北京职场,而是选择返乡和父亲一起打理农场。她的到来,让农场经营有了新的转机。
“我从小在浏阳城区长大,其实对农村很陌生。”胡亮说,“原来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当时父亲会不顾全家人的反对,毅然将全部家当投入在这个农场。”
胡亮家的南边生态农场位于浏阳市官渡镇田郊村南边片区,主要以养殖业、种植业、乡村旅游为主。农场里建设有农家四合院、休闲垂钓文化走廊、依山临水而建的休闲木屋和集会议、就餐、影视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木屋厅,是一个集农业载体与都市风雅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场。可是,随着投入越来越大,经营的压力让胡里建有点喘不过起来。
“我来农场每天想着就是怎么缓解经营压力,让农场活下来。” 在北京工作的时候,胡亮接触过一些品牌运营与产品营销的推广。
她参与农场经营的第一种方式,便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更新农场的日常生活。种植水果蔬菜、放羊、喂鸡……宁静的山谷里,那些看似平常的农活与日常景象,引得网友们纷纷围观、评论,同时也为农场带来了不少的客流量。
陆续还吸引了湖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来到南边生态农场录制节目,知名主持人的到来,给农场增色增彩。尤其是节目播出后,南边生态农场也随着明星的出场而火了一把,吸引了广州、上海的客人前往。
很多人都很羡慕,节目组为什么会将拍摄地点选在胡亮家的农场?
“这就是新媒体的功劳了。”胡亮笑着解释,当时节目组正在四处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而胡亮坚持在网络上更新农场的状态,无意之中被节目组的导演刷到了,这才有了此次的合作。
“原来,我和员工们的观念是踏踏实实做口碑,对于线上宣传这一途径,完全是一头雾水,更别提用新媒体向外推广自己的产品。胡亮给农场经营和建设带来了很多新思路,不仅让农场的摆脱了经营压力,而且人气也越来越旺,农场的文化气息更浓了。”胡里建自豪地说道。
快两年的农场生活,胡亮除了整天在农场忙活外,还想让一些事情变得更具象化,比如打造一个黑山羊王国,从生产、加工、文旅都增加互动性,甚至还根据黑山羊元素打造一些文创产品与互联网产品。
当然,农场的生活,也让胡亮有了一些“烦扰”,“在北京,工作之余可以约上朋友逛个街,看个电影,可在农村,只能网购、看网剧。”
胡亮说:“只要不那么忙,我还是会经常跑北京的,城市能给我带来灵感和前沿资讯!”
王亮:一颗小小螺做出大产业
在浏阳官渡镇竹联村,返乡创业青年王亮,用一颗毫不起眼的田螺,玩出了新花样,打造了一条以‘螺’为主题的一二三产融合产业链,让偏僻的小山村有了“新名片”。
回浏阳创业之前,王亮有一份不错的工作:2009年,从湖南工学院本科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了两年,之后在长沙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虽然顺风顺水,令人羡慕,但王亮并不满足于此。2015年,他回到家乡浏阳发展,先后担任榴花洞生态度假山庄等3个企业的总经理。
“我自己是客家人,吃嗍螺长大。小时候跟着父亲干农活的时候,都会提一个小木桶,在干农活之余捡满一小桶的田螺,然后带回家养在大水缸里,有客人来的时候,母亲就会做一份美味的嗦螺,因为小时候穷,没有肉吃,这份美味的嗦螺就是家中唯一的荤菜。”
正是这种情愫,王亮想着,“能不能把客家文化与嗍螺美食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以‘螺’为主题的产业链?这样乡村就有了产业,乡村振兴就有路径了。”
经过调研后,王亮决定再创业,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2018年,王亮在官渡镇建起“稻-螺-鱼”共生基地,打造了田螺小镇。为了提高田螺的附加值,他还在浏阳市两型产业园建立了田螺加工厂,专门研制田螺预制菜和休闲食品。“现在因为每天和田螺打交道,大家都叫我‘阿螺哥哥’。”王亮说。
“现在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一个战略决策,青年人返乡已经是个新常态。”王亮笑着说“我至今还记得刚回乡创业时,村民们那种嘲笑、歧视的眼神,年轻人回乡创业要有个好心态,不要被农村的旧俗困住自己,在乡村发展产业,一定得打破旧思维,才能做‘活’产业”。
汤宝连:带动全村农妇一起做农耕研学
浏阳梅田湖村是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各项硬件设施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一度成为“浏阳标准”。可是,村里基本还是老人和儿童,这是梅田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峰心中的“难题”。
返乡创业青年汤宝连采用“公司+村级+农户”的运营模式,整合了松山屋场500多亩农田,将村民的闲置房统一标准改造成接待用房,村民以房屋入股形式,带领全村妇女一起搞农耕研学。如今,妇女们成了“农嫂子”,一边在家做研学接待,一边照顾老人小孩。
2017年初,汤宝连毅然放弃原来经营很好的建材生意,回到梅田湖村带着乡亲们一起做研学。“开始并没想那么多,只是想着梅田湖村有这么好的美丽乡村条件,做研学即带来人气,还能给村民增收,这样妇女就不用出去打工,可以安心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乡亲们不懂如何做,怕搞不好?汤宝连带领乡亲们走访、考察、开会统一意见。乡亲们不会做研学接待,汤宝连请来老师,组织编写培训资料,给村民们做培训,包括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应急问题处理、接待服务标准等等。
在汤宝连的带动和推动下,现在,村民们既能给来研学的孩子们提供食宿服务,兼做生活老师,还担当起农耕辅导员,他们就像是研学生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亲身参与农耕活动,体验民俗风情。
“乡亲们通过提供资源和服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用在外出打工,每户收入每年可以达10万元以上。”汤宝连说。
研学基地建立四年来,汤宝连带领合作农户老老少少围绕研学做服务,300亩农田被基地充分利用,63位村民在基地找到了长期就业岗位。
“村民的素质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村庄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了,村集体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分享给了客人,从基地分得红利,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汤宝连兴奋地说道,“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逐渐回村了,还有那些在城里工作的青年人,只要有空,周末都会来村里住两天。”
张临英:一人富不如一起富
“荷花全身都是宝,荷叶、莲子、莲蓬须等这些农产品都可以进行深加工,做成莲子面、荷叶茶、莲子粉等附加产品销售……”
在淳口镇狮岩村,湖南省荷香醉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责任人张临英介绍自己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村民致富的发展模式。
“发展生态农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16年,瞅准机遇的张临英在淳口镇流转1200亩田地启动了“荷香醉人”项目,主要从事荷花立体循环生态套养以及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与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很快,她从农民工到“土专家”,被农户亲切地称为“扶贫的荷花仙子”。
种植荷花发展观光旅游,套养泥鳅和鱼虾,专注产品深加工……张临英思路清晰,走出一条产业融合的现代化农业道路,荷田亩产收益超过万元,相比传统种植农业收益增长了好几倍。
随着自家产业的稳健发展,成为荷花种植行家里手的张临英,开始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倾囊相授”, “说实话,一开始种荷花肯定是为了自己能多赚点钱,但现在我的想法就是‘一人富不如一起富’。”
如今,张临英在湖南农业大学定期授课,在广东江门、广西来宾等地吸收湘莲种植徒弟28人,指导莲种植总面积超过20000亩。
张临英对返乡青年创业者或准备回农村创业的青年经常说一句话:农业创业各个艰辛只有自知,但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乡村产业怎么做活?
“空壳村”如何不空?
家庭农场如何摆脱经营困境?
农产品如何提升附加值?
这些都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难题
在浏阳,
这些扎根农村的返乡青年
正在用青春的光和热,
各个击破,
逐步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点,
走出浏阳乡村振兴的大道。
“共青团服务乡村振兴,
首先就是要服务返乡青年,
让他们在乡村创业不孤独,
让他们感受到“家”的力量和支持。”
浏阳团市委书记张宇琪说。
目前,浏阳团市委已组建了一支
由农技、金融、法律、市场引导
4类专家组成的顾问团,
定期开展“农创聚合力服务送到村”
浏阳市农业创业者联合会交流活动。
接下来,浏阳团市委将继续组织
农创专家顾问团下村指导,
努力挖掘和培养更多
善经营、懂技术的
“农创客”、“田秀才”,
为全市乡村振兴
打下扎实的青年人才基础。